大咖论道:AIGC大模型还能火多久
其实最近几年的新技术一直都很多,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刚出现时非常火热,但是很多热度下降了不少,只有很少的企业依旧坚持投入。那大模型是否会像之前的那些概念一样,热度过后就逐渐被潮流遗忘呢?它究竟能“火”多久?企业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力和实践?
孙林君认为,AIGC和大模型就现在来看,一定是产业革命级别的事件或技术,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在未来都会受新技术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思考和大模型相结合所带来的全新价值。但是大模型现在仍处于探索的阶段,无论是 to c的领域还是to b的领域,包括改变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领域,都在做探索。
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RPA厂商,主营业务是围绕数字员工来打造产品矩阵,面向的核心客群主要是to b的企业用户,正是由于这些标签,所以也结合当前所掌握的行业know how和客户的需求做大模型的探索和投入,至于在可控的成本投入下是否能给客户带来足够的价值,也就是“模型可用、成本可控”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无论如何,大模型是产业革命级别的技术。
大模型讨论会喜宾分享
何悄然也认为当前大模型正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大模型技术是真实存在且非常厉害的技术。但是,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的AIGC给企业带来的更多的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大模型并不能完全取代某些流程或者某些岗位,它只能极大的提升这些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包括在知道创宇公司内部,有一些业务审核就使用大模型来帮助审核人员快速的上手培训以及咨询,从效果看确实能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便利,工作效率提升50%-60%,但它还达不到提升10倍或者20倍效率的情况,所以大模型确实很好用,但是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好用。
贾皓文认为,大模型看起来从ChatGPT到现在国内的千模大战,其实大模型原始的技术并不是很新,它是一些很老的技术集合,如果回看人工智能原始的发展,人工智能就是一些参数化集合,但是如果把这些思想和理念,照搬到现在大模型实际的结构来看,现在大模型还是一堆的参数化集合形成的知识库的黑盒。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只是参数量从以前的可能几百个、几千个,变成了现在万亿个;另外,大模型的应用架构其实从17年开始火起来,到现在虽然已经有6年了,但它还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未来也可能会产生新的版本,或者其他的工程或者是数学上的新结构。因此还是应该要理性的去看待它,因为AI刚出来的时候,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用户、给企业去做降本增效,所以对企业而言,如何在短期内把大模型用起来、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把它的工具属性发挥好,才是最实在的事情。绝大部分公司不会真正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训练基座模型,其实现在基座模型国内已经很成熟了,关键是要看怎样结合自身积累的领域知识,把大模型用起来。
从三位嘉宾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大家对于大模型未来的走向可以达成共识,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目前只是开始,众多企业都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初步的产品已经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未来入局的企业,将所处行业的know how集合到模型里面做行业模型,或者是垂类的小模型,还是值得大力投入和探索的方向。
本文由小熊AI网发布,不代表小熊AI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ong360.com/html/industry/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