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赵孟頫行书《王羲之轶事帖》,笔力遒劲!

    元代 | 2024-07-27 | xiaoxiong360.com

    赵孟頫的《王羲之轶事帖》,又名《右军四事帖》或《王羲之书事卷》,是赵孟頫在元代大德年间创作的一部传世佳作。这部作品以纸本行书形式呈现,尺寸为24.4×117cm,含题跋全卷达到26.5×851.2cm。它曾为美国顾洛阜旧藏,现珍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在这幅行书长卷中,赵孟頫展现了笔力的遒劲与墨色的饱满,字里行间更是透露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他不仅凭借精湛的书法技艺让人叹服,更将王羲之的生平轶事和趣事巧妙地编织进文字之中,使得整幅作品既呈现了艺术之美,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

    《王羲之轶事帖》写了四则王的轶事:

    第一则是说王羲之一开始字还不如好友庾翼、郗愔。但王羲之坚持勤学苦练,晚年时书法已经登峰造极,大有东汉草圣张芝的遗风。

    第二则是“竹扇题字”的故事。王羲之为一个卖扇子的老婆婆在扇面上题了字。老婆婆一开始还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一把扇子可卖100文。”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第三则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扬名天下,当时有不少人模仿王字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张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羲之经常要写表文上奏给晋穆帝司马聃,司马聃吩咐张翼模仿王羲之的表文重写一份。张翼写得惟妙惟肖,晋穆帝看了很满意,在表文后题写了几句批文,又令人寄给王羲之,王羲之头几次竟然没发觉。有一次,王羲之为了揣摩圣意,仔细端详了晋穆帝寄回的表文,一看字中的笔法有细徽的差异,墨色的神采略显呆滞,他才发现这不是自己的手迹,是有人造假作弄他。王羲之叹道:“小人造假,几可乱真啊!”

    第四则是说王羲之爱肥鹅,有一个道士便投其所好,王羲之为了买下道士饲养的肥鹅,便为其抄写了一部《道德经》。

    本下载含两种版本:高清版,高清释文版。

    赵孟頫行书《王羲之轶事帖》高清下载共有18页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下载

    下载本作品>>>>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作品局部鉴赏【欣赏完整作品请下载↑】

    赵孟頫行书《王羲之轶事帖》,笔力遒劲!(图1)

    赵孟頫行书《王羲之轶事帖》,笔力遒劲!(图2)

    相关作品

    赵孟頫行书《金丹四百字》,看来他对炼丹也感兴趣

    元代

    自宋代以来,《金丹四百字》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注释,不同的解释方式层出不穷。有人从炉火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则从搬运的角度探讨,但真正能够传达原文精髓、揭示其深

    赵孟頫行书《国语晋文请隧》卷,59岁所写

    元代

    赵孟頫作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赵孟頫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语晋文请隧》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行书《兰亭序十三跋》火烧残本高清欣赏

    元代

    赵孟頫行书《兰亭序十三跋》火烧残本,展示了赵孟頫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赵孟頫

    赵孟頫行书《余家太湖南帖》高清欣赏

    元代

    赵孟頫行书《余家太湖南帖》。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朝时期杰出的书法家、画家及文学家。他不仅在音乐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擅长鉴赏古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的官员、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原籍婺州兰溪。赵孟頫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之变,宋朝灭亡后,他曾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并得到了赏识。此后,赵孟頫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