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2日—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的官员、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原籍婺州兰溪。赵孟頫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之变,宋朝灭亡后,他曾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并得到了赏识。此后,赵孟頫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官至一品,名满天下。

    在艺术成就方面,赵孟頫尤其以书法和绘画著称。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见长,被誉为“楷书大家”,其作品《洛神赋》尤为著名。在绘画方面,他的代表作包括《重江叠嶂图》和《秋郊饮马》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此外,他还是一位诗人,著有《松雪斋文集》等文学作品。

    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赵孟頫的作品

    赵孟頫楷书《鲜于府君墓志》,寄托对好友深情厚谊

    明代

    赵孟頫楷书《鲜于府君墓志》,寄托对好友深情厚谊!此篇墓志乃赵孟頫为挚友鲜于枢之父所撰,当时他仅34岁。该作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小楷技艺,更成为研究二人深厚友谊的历史见证。在这件作品中,赵孟頫以笔为剑,刻下了对逝者的深情缅怀与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传世的原拓本仅有两件,其一珍藏于北京大学,虽年代久远但略有残缺;另一件则完整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成为今日唯一能让我们领略其全貌的宝贵遗产。每当我们凝视这些字迹,都...

    赵孟頫行书《香雪堂法帖》,独具风流

    明代

    赵孟頫其作品《香雪堂法帖》一直备受推崇,如今珍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此作诞生于元大德二年(公元 1298 年)的夏日,尽管尺幅不大,仅为 26.4x15.1 厘米,然而其书法之精妙却令人由衷赞叹。作为元代的书法大家,其法帖独具风流韵味,每一点画皆俊丽雄浑,笔画更是精妙绝伦,宛如神来之笔。从用笔来看,赵孟頫娴熟地运用中锋,起笔、行笔、收笔一气呵成,线条圆润饱满,富有弹性与力度。字的形态生动多姿,...

    赵孟頫行书《出师表》,其笔力雄健放纵、风格遒劲飘逸

    元代

    《赵孟頫大事年表》及相关传记中均未提及此作的创作记录,因此有观点认为它可能并非赵孟頫亲笔所书,而是后人仿写或摹刻的作品。赵孟頫的这件《出师表》以其雄健放纵、遒劲飘逸的风格著称。此作品为行书,纸本形式,尺寸纵29.2厘米、横117厘米,共46行约760个字,单字大小约为2厘米,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该作品无具体书写年份,且存在少量脱漏和误写的文字,这或许是赵孟頫故意为之,也可能是默写时的疏漏。作为宋朝...

    赵孟頫草书《静心帖》:,笔法圆润流畅,起笔藏露结合

    元代

    孟行草书《静心帖》,又名《经率帖》,是赵氏写给吴森(字君茂,号静心,吴兴人,酷爱古画)的一封信札,据推测应作于赵氏在江浙地区任职期间。此帖书法严谨而不失灵动,整体风格飘逸潇洒,笔墨圆润流畅,起笔处藏露巧妙结合,展现出书法家深厚的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这封信札,不仅可以看到赵氏对友人的关怀之情,更能感受到其高超的书艺水平。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

    赵孟頫行书《桃源图歌》:笔致滋润,骨力开张

    元代

    《桃源图歌》是赵孟頫在观赏元代画家商德符的《桃源春晓图》后,深受启发而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桃源仙境中的宿云、青山、落红、溪水、春烟、绿萝、绝壁、飞泉、瑶草和长松等众多景象,构建了一个清静而恬淡的理想世界。赵孟頫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桃源仙境的美丽与宁静,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理想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清静、恬淡的理想境界之中。

    赵孟頫《行书手札册》,风格温润又凝练

    元代

    赵孟頫《行书手札册》,风格温润又凝练,值得一赏。赵孟頫的书法艺术,早年深受张即之影响,并通过临摹宋高宗赵构的作品,逐渐追溯到晋唐时期的书法精髓。到了晚年,他更是专注于学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将历代名家的技艺融会贯通。其行书风格以流畅优美和刚劲有力著称,笔触圆润而熟练,线条既温润又凝练,展现出一种外表秀丽而内在坚韧的独特魅力。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拓本,端庄朴实,流畅婉丽

    元代

    《道德经》是赵孟頫小楷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创作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当时他已届六十三岁高龄。这部作品以其工整秀丽的字体、稳健而独特的笔法著称,展现了赵孟頫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个人风格。《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著作,通过简洁深刻的语言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赵孟頫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重新诠释了这一伟大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神内涵,还赋...

    赵孟頫《行书三段卷》,尤为珍贵

    元代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行书杂书三段卷》包含了《周易·系辞》、杜甫的《玄都坛歌》以及他自己所作的两章五言诗。这部卷轴不仅展现了赵孟頫与佛教和道教人物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显得尤为珍贵。每一段文字都以不同的书法风格呈现,反映了赵孟頫在不同时期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技艺。

    赵孟頫行书《朱子感兴诗并序》,用笔清秀苍劲,含楷书笔意

    元代

    赵孟頫所书的《朱子感兴诗并序》墨迹,是行书体的杰作。这件作品创作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是赵孟頫为了赠送给友人而精心书写的朱熹《感兴诗二十首》。该卷墨迹展现了赵孟頫独特的书法风格——笔触清秀而苍劲有力,融合了楷书的笔意,字形大小均匀且肥瘦相间,整体布局奇宕多姿,充满变化与韵律之美。目前,该作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楷书《四时读书乐》高清大字版

    元代

    赵孟頫楷书《四时读书乐》高清大字版释文如下:《四时读书乐》 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 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 春 春光照槛水绕廓,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苹不除。 夏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曦皇侣,只因素捻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

    赵孟頫小楷《无逸篇》:点画姿媚,刚健婀娜

    元代

    赵孟頫该作品中的小楷字体结构严谨,继承了唐代书法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晋代书法家的点画之韵,显得刚健而婀娜多姿。此帖抄录了《尚书·无逸篇》的全文,与杨桓的篆书和萧㪺的隶书版本一同装裱成一卷。杨桓的篆书创作于大德三年(1299年),而萧㪺的隶书则完成于大德五年。赵孟頫的小楷作品也应在这一时期前后完成,即他四十六至四十八岁之间的中年时期。鲜于枢曾评价说:“赵子昂(赵孟頫)在篆书、隶书、正楷、行书以及草书...

    赵孟頫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飘飘然若兑骨为仙

    元代

    赵孟頫的小楷作品《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卷》,绢本,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此卷是赵孟頫用小楷书写的老子常清静经,应该是他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题款为“水精宫道人书”。卷后的康里巎巎行书跋尾也是精品,跋中称赞赵孟頫所书的清静经“飘飘然若兑骨为仙,凌厉霞表”,实非虚誉。子山跋于1344年,此时赵孟頫已经仙去二十三年了。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