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2024-04-22 | xiaoxiong360.com
1 宋 黄庭坚 自书松风阁诗
2 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传 草书 白纸本32.5x18222m
3 《庞居士寒山子诗》 纸本 卷 29.1x213.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 黄庭坚《砥柱铭》 纸本 书法37.6×824cm;题跋37.6×621cm
5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纸本草书,35.5×391.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
6黄庭坚《李公麟 五马图 题记跋语》(珂罗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诸上座帖卷 纸本33x727.5
7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纸本行书(局部)
10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纸本行书(局部)
11 黄庭坚《致雲夫七弟尺牍》纸本行书 32.6×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纸本行书。25.5×4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 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大图局部
10 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大图局部
11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卷 纸本,行楷书,35.5×13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2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纸本行书 34.3×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
13 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纸本 草书 34.7×6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图片
14 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卷》绢本草书,30×182.1cm 浙江宁波天一阁藏
15《行书华严经疏卷》花绫 25.1×115cm 上海博物馆藏
16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1 纸本 30.3×78.5lcm 33.5×65.3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7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2 纸本 30.3×78.5lcm 33.5×65.3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8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卷》2
19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卷》纸本行书 34.1×552.9cm 元符三年(1100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1
20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纸本行书 30.8×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1 黄庭坚《致雲夫七弟尺牍》2
22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2
23 黄庭坚《山预帖》 纸本行书 31.2×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4 黄庭坚《苦笋赋》 纸本行书 31.7×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5 黄庭坚《荆州帖》(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 纸本行书 31.2×43.2cm 绍圣二年(109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 黄庭坚《教审帖》(又称《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纸本行书 27.1×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27 黄庭坚《雪寒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 纸本行书 28.8×1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8 黄庭坚《藏镪帖》(又名《致明叔同年尺牍》) 纸本行书 28.5×2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9 黄庭坚《糟姜帖》(又称《承惠帖》) 纸本行书 28.9×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0《花气薰人帖》 纸本草书 30.7×4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31 行书小子相帖 纸本 纵31.3厘米 横33.3厘米
32 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即《明瓒诗后题》卷)25×1004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33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
34 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35 黄庭坚《制婴香方帖》 纸本 纵28.7厘米 横3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6 《经伏波神祠》(局部)行书 纸本 33.6 × 82.6cm,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37 黄庭坚《发愿文卷》(局部)纸本行楷 33×679cm 元丰七年(108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兰千山馆寄存)
38 黄庭坚《勤恳帖》(《致公言通直执事尺牍》)纸本行书 27.9×2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9 黄庭坚《题王诜诗帖》 纸本行书 29.2×2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0 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行楷,72×63cm 江西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
41 黄庭坚 行书公以道安帖(局部)
42 黄庭坚《狄梁公碑》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43 黄庭坚《白鹤梁题字》石刻
44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纸本行书 29.3×31.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5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被称为黄豫章,自称谪仙,被世人尊为金华仙伯。他出生于洪州分宁(现江西修水地区)。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注于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后,他被调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