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黄庭坚(黄山谷)

    黄庭坚(黄山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被称为黄豫章,自称谪仙,被世人尊为金华仙伯。他出生于洪州分宁(现江西修水地区)。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注于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

    黄庭坚(黄山谷)(图1)

    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后,他被调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成为承议郎,参与校定《资治通鉴》,并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期,即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晋升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他曾担任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的知州。然而,由于章惇、蔡卞弹劾他在所修实录中有许多诬告之处,他遭到贬谪。同年底,被贬至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发生巨变,朝廷下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他被除去官衔,被羁管在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贫困和寒冷的环境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创作思路清晰,讲究法度,便于学习,因此吸引了大量追随者。早年,他的诗词才华受到苏轼的赞赏,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以杜甫为楷模,注重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独特,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豫章黄先生文集》和《山谷琴趣外篇》(又名《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世代传颂。

    黄庭坚(黄山谷)的作品

    北宋黄庭坚《华严疏卷》,行书精品

    宋代

    《华严疏》中记录了一则关于一位僧人在诵经时不自主打瞌睡的轶事,颇具趣味。这卷珍贵的文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夏之交,于泗州前往德平途中,经过京师华严寺时,应巽上人之邀而作。这一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理解。通过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宋代僧人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们对于宗教修行的虔诚态度。

    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写于51岁

    宋代

    《惟清道人帖》是黄庭坚记录惟清道人高尚品德及他与张商英交往的重要文献。1094年,黄庭坚51岁时在江西分宁创作此文,从帖文内容来看,这份作品应该是在夏日完成的。在这封信中,黄庭坚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展现了他崇高的道德风范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同时,他也记录了与张商英之间的交往经历,可见他们友谊之深厚。

    黄庭坚行书《赤壁怀古》帖:气象磅礴,雄浑壮美

    宋代

    黄庭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幅气象磅礴、雄浑壮美的作品,堪称书法爱好者的学习范本。这幅作品现藏于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收藏大量东汉时代武氏墓群的石刻文物而闻名于世。《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的四块石刻,每块刻石均为长方形。这些刻石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更是他对老师苏东坡的致敬。

    黄庭坚大字行书《少林九年帖》,气势磅礴

    宋代

    黄庭坚的大楷作品《少林九年帖》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用笔如长枪大戟般磅礴大气,深受颜楷风骨的影响。这幅帖子大约在元祐中期于少林寺创作,共有8行16字,帖芯高30公分。拓本现藏于湖北襄阳图书馆,为胡绳先生旧藏。黄庭坚的这部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书法技艺。

    黄庭坚草书《李白诗》,酣畅淋漓之至

    宋代

    黄庭坚的草书《李白诗》纸本长卷,尺寸为37.8x404.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黄庭坚主攻周越,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周越的草书产生了厌倦感,开始寻找新的师法对象。这时,苏轼的书法吸引了他的注意,无论是行书还是草书,黄庭坚都对苏轼顶礼膜拜。因此,他们不仅名列“宋四家”之列,还成为了有名分的师徒关系。在黄庭坚的笔下,他将这种尚意的风格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表现得更加完美。为了...

    黄庭坚《王羲之论书》,大字行书独具一格

    宋代

    《王羲之论书》册,黄庭坚的巅峰之作,展现了他书法艺术的淋漓尽致!这幅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个字都仿佛跃然纸上,充满生命力。流畅的笔触和粗犷的线条深刻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独特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呈现。黄庭坚在《王羲之论书》册中不仅传承了传统书法的精髓,更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使得这部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引以为平生最佳品

    宋代

    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引以为平生最佳品。《经伏波神祠诗卷》是黄庭坚在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创作的行书作品。时年五十七岁的黄庭坚以纸本为载体,书写了这部作品。全卷共包含四十六行,整体尺寸为长820.6公分,宽33.6公分。《经伏波神祠诗卷》不仅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这幅作品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行书《阴长生诗三篇并跋》,笔法刚柔并济

    宋代

    黄庭坚行书《阴长生诗三篇并跋》展现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这部作品气势宏大,布局巧妙,韵律流畅自然。黄庭坚的笔法将刚毅与柔美完美融合,线条既凝练有力又显出多变的柔韧。在结字上,他采用了独特的方法,使得字的中心紧收而四周发散,呈现出一种内聚而外放的视觉效果。黄庭坚在结构上的创新尤为大胆,他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勇于尝试新的书写方式,这使得他的行书作品不仅承载了传统的韵味,同时也散发出浓郁的个人色彩。

    黄庭坚行书《九陌黄尘》,有苏轼的味道

    宋代

    黄庭坚行书《九陌黄尘》,有苏轼的味道!黄庭坚认为,书法之美的巅峰在于“韵胜”而“无法”。此处的“无法”并非指完全忽视法度,而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超越常规的约束,达到自在表达的境地。只有当书法家能够抛开严格的规则限制,才能真正展现笔势的灵动和个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对基本结构法度的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巧已经在无数次的练习中转化为书法家的直觉和本能。因此,黄庭坚提倡的“无法”,实际上是在深厚功力基础上...

    黄庭坚行书《糟姜帖》,为其中年所书

    宋代

    此帖共5行,计37字,虽未注明书写年份,但细审其笔法、结体与风格,可推断为黄庭坚早年之作,大致成书于1086至1093年间的元祐时期。黄庭坚的《糟姜帖》亦即《庭坚顿首承惠尺牍》,以行书形式呈现,纸本规格为28.937.6厘米,历经岁月洗礼,如今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在此帖中展现了其精湛的书法技艺,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尽显其深厚书法功底。

    黄庭坚行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全卷》欣赏

    宋代

    北宋黄庭坚的行书佳作《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全卷》,纸本,尺寸为29.1x213.8厘米,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书法师承古代大家,用笔精妙,韵律悠扬,结字在险峻中见平稳,笔画拉长,如水波荡漾,形态变化无常。此诗帖专为唐代高僧寒山子而作,寒山子乃浙东天台山隐士,有传其为隋朝皇族后裔。黄庭坚以其深邃的禅学修养,将诗、书、禅三者完美融合,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传世的艺术瑰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书法艺术的非凡...

    黄庭坚36岁行书《次韵叔父帖》欣赏

    宋代

    黄山谷此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在开封创作,成为其书法艺术的重要里程碑。尽管当时他年仅36岁,但作品展现出了受苏东坡等人影响的成熟风格,同时亦反映了他对颜真卿笔法的深入学习。该作品共有13行,涵盖125字,尺寸为28.8cm17.7cm,分为三页,其早期拓本《三希堂帖》现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一时期,山谷的作品数量颇多,显示出他在书法领域的活跃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件早期之作,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传统书法的...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