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黄庭坚(黄山谷)

    黄庭坚(黄山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被称为黄豫章,自称谪仙,被世人尊为金华仙伯。他出生于洪州分宁(现江西修水地区)。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注于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后,他被调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成为承议郎,参与校定《资治通鉴》,并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期,即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晋升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他曾担任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的知州。然而,由于章惇、蔡卞弹劾他在所修实录中有许多诬告之处,他遭到贬谪。同年底,被贬至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发生巨变,朝廷下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他被除去官衔,被羁管在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贫困和寒冷的环境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创作思路清晰,讲究法度,便于学习,因此吸引了大量追随者。早年,他的诗词才华受到苏轼的赞赏,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以杜甫为楷模,注重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独特,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豫章黄先生文集》和《山谷琴趣外篇》(又名《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世代传颂。

    黄庭坚(黄山谷)的作品

    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民国拓本高清

    宋代

    《经伏波神祠诗卷》是黄庭坚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创作的行书作品,时年五十七岁的他以纸本为载体,书写了这部佳作。全卷共包含四十六行,整体尺寸为长820.6公分,宽33.6公分。《经伏波神祠诗卷》不仅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这件作品被黄庭坚本人视为平生最佳之作,其笔法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而又不失灵动,充分展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高超技艺与深厚造诣。通过对传...

    很珍贵!黄庭坚草书《郁孤台法帖》宋拓本高清欣赏

    宋代

    《郁孤台法帖》是一部传世七百多年、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孤本法帖。相传这部法帖是由南宋学者型官员聂子述所刻,其内容收录了苏轼、黄庭坚等著名书家的书法作品。然而,在清代以前的各种文献中,关于《郁孤台法帖》的记载却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见踪影。因此,这部法帖的真实面貌和价值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后来,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和研究的推进,人们逐渐揭开了《郁孤台法帖》的神秘面纱,认识到了它在书法艺术史上的重...

    黄庭坚行草《范滂传》,大气磅礴,势若吞虹

    宋代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无数书法作品,其中《范滂传》只是其中的精品之一。此幅作品用笔紧峭圆通,瘦而不枯,点画圆满周到,顿挫而行,擒纵得当,骨肉丰均。结体筋脉舒展,变化多端,大气磅礴,势若吞虹,寓巧于拙,无不荡漾着王羲之书法的风神俊魄。它不仅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书法领域中的瑰宝和珍品。黄庭坚,年近花甲,命运多舛,被贬至宜州。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走投无路,只能栖身于城墙上一座狭小的破戍楼里。...

    黄庭坚行书《君宜帖》,写给友人德舆的便札

    宋代

    黄庭坚行书《君宜帖》此帖乃黄山谷致友人德舆之便札,述及己身病酒之事。帖中言及,因酒后大醉,一宿未醒,故书此札以告之。字里行间,透露出山谷对友人的关切与歉意,亦展现出其豁达率真的性格。此札虽为醉后所书,然字迹流畅,气韵生动,足见山谷书法之功底深厚。读此札,仿佛能感受到山谷酒后的真挚,令人为之动容。

    黄庭坚行书《杂作数首》,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宋代

    黄庭坚行书《杂作数首》,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黄庭坚在书法创作中,始终秉持“意在笔先”的原则,他常采用藏锋逆入的手法,使得笔画更加婉转流畅。在下笔时,他会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通过这种独特的笔法处理,他的字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和动感。这种笔法不仅展现了黄庭坚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令人叹为观止。黄庭坚的这种笔法,...

    黄庭坚经典行书信札《致明叔少府书》等汇集

    宋代

    黄庭坚的行书风格,独树一帜,堪称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行书笔力遒劲,如长枪大戟,直指人心,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结体则错落有致,疏密相间,仿佛自然天成,无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在章法布局上,黄庭坚更是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空间的变化,使整幅作品既有节奏感,又不失和谐统一。他的行书,或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或如奇峰突起,险峻挺拔,总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此外,黄庭坚的行书还融入了个人的性...

    真美!黄庭坚行书《懒残和尚歌》卷拓本欣赏

    宋代

    黄庭坚的《懒残和尚歌》卷是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以黄宋笺为材质,纵26厘米,横419.4厘米。全卷共七十行,每行六字,总计四百四十一字,展现了黄庭坚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董其昌在小楷题跋中对这幅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黄文节公(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在世间流传众多,但摹本和赝本也不少。然而,他生平所见的诸多作品中,以这幅《懒残和尚歌》卷最为真实无疑。

    黄庭坚楷书《千字文》,用笔刚健凝重

    宋代

    黄庭坚的《千字文》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字舒展,线条老辣。其结体平正,用笔刚健凝重,线质苍劲恣肆,将内心抑郁不平之气贯注于笔端,充满了对生命的倔强,堪称佳作。黄庭坚晚年生活窘迫,身体也时有患病。据《山谷题跋》记载,他在崇宁二年十一月被贬宜州半年后,因官司之故,不宜居住城中,于是在甲戌之日抱被城南。尽管生活艰难,但黄庭坚依然坚持创作,他用三钱买来的鸡毛笔书写此卷,与西邻屠牛之声相伴,其条件之苦让...

    北宋黄庭坚《华严疏卷》,行书精品

    宋代

    《华严疏》中记录了一则关于一位僧人在诵经时不自主打瞌睡的轶事,颇具趣味。这卷珍贵的文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夏之交,于泗州前往德平途中,经过京师华严寺时,应巽上人之邀而作。这一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理解。通过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宋代僧人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们对于宗教修行的虔诚态度。

    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写于51岁

    宋代

    《惟清道人帖》是黄庭坚记录惟清道人高尚品德及他与张商英交往的重要文献。1094年,黄庭坚51岁时在江西分宁创作此文,从帖文内容来看,这份作品应该是在夏日完成的。在这封信中,黄庭坚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展现了他崇高的道德风范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同时,他也记录了与张商英之间的交往经历,可见他们友谊之深厚。

    黄庭坚行书《赤壁怀古》帖:气象磅礴,雄浑壮美

    宋代

    黄庭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名《黄鲁直书大江东词》)是一幅气象磅礴、雄浑壮美的作品,堪称书法爱好者的学习范本。这幅作品现藏于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收藏大量东汉时代武氏墓群的石刻文物而闻名于世。《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的四块石刻,每块刻石均为长方形。这些刻石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功底,更是他对老师苏东坡的致敬。

    黄庭坚大字行书《少林九年帖》,气势磅礴

    宋代

    黄庭坚的大楷作品《少林九年帖》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用笔如长枪大戟般磅礴大气,深受颜楷风骨的影响。这幅帖子大约在元祐中期于少林寺创作,共有8行16字,帖芯高30公分。拓本现藏于湖北襄阳图书馆,为胡绳先生旧藏。黄庭坚的这部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书法技艺。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