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2024-08-13 | xiaoxiong360.com
当然可以,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为您改写的关于董其昌草书《鹎鵊词》的内容:
董其昌草书《鹎鵊词》,纵34.5厘米,横18.6厘米,共二十七开,五十四页。此墨迹未曾流传于世,仅有拓本见于《宗鉴堂法书》。《宗鉴堂法书》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摹刻,匡山金轮选辑,慈水王文光勒石。摹刻工艺精湛,神韵犹存。
此卷为董其昌盛年(1607年,时年五十二岁)所书行草,字迹较大,为其行草书卷中之佳作。董其昌论书,强调“提得笔起”,此卷正是其用笔理念的生动体现。用笔潇洒,结字变化恰到好处,整篇神采飞扬。《鹎鵊词》在用意上更为精严,堪称壮年时期的杰作。
此卷大字草书,深得怀素《自叙帖》神韵,用笔、结字、布白皆狂草之风。《鹎鵊词》中几处飞动恣肆,令人联想到怀素的狂放。
董其昌行书《鹎鵊词》高清下载共有51页。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明代:
明代:
明代: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董其昌在书、画理论方面见解独到,并在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对明末清初书法影响深远,深受世人喜爱和推崇。在山水画方面,他以黄公望为宗,又借鉴王维、董源、巨然、米芾等人的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