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2024-06-22 | xiaoxiong360.com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这封书写于宋元祐四年(1089)五月七日的书信,曾经由天籁阁收藏,帖上盖有“项子京家珍藏”等多方项元汴收藏印鉴。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信中提到的三人,赵景道、赵景珍和赵公寿,都是越王德昭的后代。经过考证,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真实信息。赵景道名令率,而非《四库全书》所载的“令卒”;赵景珍名令蠙,而非黄庭坚所记的“令瑸”;赵公寿名世享,长景珍、景道一辈。这些人物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黄庭坚的书信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他们的线索。
在信的开头,黄庭坚就提到了翰林苏子瞻,即苏轼。他对苏轼的书法赞不绝口,称其“娟秀”,虽用墨太丰,但韵味无穷,堪称当世第一。黄庭坚一直推崇苏轼的书法,认为他的作品以韵取胜,这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不仅记录了黄庭坚与赵景道等人的交往,更展现了他对苏轼书法的无限推崇。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高清下载共有9页。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被称为黄豫章,自称谪仙,被世人尊为金华仙伯。他出生于洪州分宁(现江西修水地区)。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注于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后,他被调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