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被尊称为板桥先生。他于1693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兴化,其家族原籍为苏州。他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在学业上,郑板桥最初在康熙帝时期获得了秀才的学位,随后在雍正十年成为举人,最终在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了进士。他曾在山东范县(属于清代曹州府辖区)和潍县担任县令,任职期间政绩斐然。后来,他选择在扬州定居,通过卖画为生,并成为了“扬州八怪”这一艺术流派的重要成员。
郑板桥的艺术才华主要体现在绘画方面,他擅长绘制兰花、竹子、石头、松树、菊花等主题,尤其是兰竹作品,经过五十余年的创作,他的成就在于这些领域最为显著。他在创作中吸收了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技艺,但又能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以疏朗的布局和劲峭的风格著称。除了绘画,郑板桥还精通书法,融合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自创了一种名为“六分半书”的书法风格,并且将书法的笔法融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
在艺术理念上,郑板桥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有所创新,提出了“十分学七要抛三”的观点,强调不拘泥于古法,注重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他认为在绘画之前不应设定限制,在绘画之后也不应固守成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文作品真挚而富有趣味,深受当时民众的喜爱。郑板桥还擅长篆刻。
郑板桥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使他成为清代文人画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包括《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和《丛兰荆棘图》等。他的作品被收录在《郑板桥集》中。
清代:
清代:
清代:
清代:
清代: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