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禇遂良

    禇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生于596年,逝世于658年或659年,原籍杭州钱唐(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他不仅是唐朝的一位杰出宰相、政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是弘文馆学士褚亮的儿子,出身于河南的褚氏家族,以其博学多才和对文史的精通而著称。

    在隋末动荡时期,褚遂良曾跟随西秦霸王薛举,并担任通事舍人。随着唐朝的建立,他归顺了新的王朝,并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先后担任过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最终升至中书令,成为朝政的重要掌权者。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临终时,褚遂良与司空长孙无忌一同被遗命辅佐新君。

    唐高宗即位后,褚遂良升任右仆射,并被封为河南郡公。他曾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等职,再次迁至右仆射,并参与国家政事。然而,他因反对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在武后掌权后,他又被调任桂州(今桂林)都督,之后再次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并最终在任上去世。在神龙革命后,他被追赠右仆射,并获得“文忠”的谥号。到了天宝六载(747年),他被配享于唐高宗庙庭,并被追赠为太尉。

    在书法方面,褚遂良有着极高的造诣。他起初学习虞世南的书法,后来转而学习王羲之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齐名。他的传世之作包括《孟法师碑》和《雁塔圣教序》等。

    禇遂良的作品

    褚遂良楷书《汉兴碑》(即《倪宽赞》)拓本高清

    唐代

    褚遂良的《汉兴碑》,又名《倪宽赞》,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原碑石早已遗失,仅存拓本流传于世。根据《石渠宝笈》的记载,《倪宽赞》的高度约为七寸七分(约23.5厘米),宽度达到五尺二寸七分(约合175.8厘米),整篇文字共分为五十行,每行包含七个字。《倪宽赞》作为一件珍贵的墨迹卷轴,采用素色纸张与黑色丝栏相间的形式书写而成,其尺寸为纵向24.6厘米、横向170.1厘米,目前珍藏于...

    褚遂良行书《山河帖》高清欣赏

    唐代

    《山河帖》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褚遂良楷书《文皇哀册》碑刻宋拓本

    唐代

    此册传为褚遂良于649年为唐太宗文皇帝驾崩而作,相传由唐人于瓌所摹。全文收录于《全唐文》卷一四九,并在《戏鸿堂法帖》卷六中有所记载。原帖上并无撰、书人的姓名,但宋代姚铉在《唐文粹》中将其归于褚遂良名下。自宋朝以来,该作品便被广泛认为是褚遂良撰写并书写的。明代时,它还曾一度成为王世贞的藏品,但后来不幸散佚。据传,原本上有于瓌和薛绍彭两位名家的题识,其中卷首部分还有薛绍彭用小字题写的“唐文皇哀册褚遂良...

    褚遂良楷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精拓本,非常清晰

    唐代

    褚遂良楷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精拓本,褚遂良楷书艺术的巅峰之作,非常清晰,值得收藏。在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两方珍贵的楷书石刻静静地守护着古老的智慧。它们分别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简称《圣教序记》),皆由万文韶精心雕刻而成。东龛内的《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的碑文,其书写行次从右至左,排列整齐;而西龛内的《圣教序记》则是唐高宗李治在还是太子...

    虞世南小楷《破邪论序》宋刻本,清秀文静,内含刚柔

    唐代

    褚遂良的《破邪论》全篇采用小楷书写,风格文雅而秀丽,宁静而淡泊。全文共36行,每行20字,布局工整,气韵流畅。《宣和画谱》评价其书法“内含刚柔”,既展现了力量又不失柔美。明代王世贞在《弁州山人稿》中赞叹道:“虞世南的书法作品本就稀少,尤其是其楷书更是难得一见。”这段评论不仅凸显了虞世南小楷的珍贵,也反映了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本作品下载含作品高清全览。

    褚遂良小楷《乐毅论》墨迹版,方圆兼备,波势自如

    唐代

    此帖为褚遂良应唐太宗之召,摹写的王羲之正书小楷《乐毅论》,并赐给魏征等诸臣。褚遂良擅长将虞、欧的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因此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的王羲之墨迹展示给褚遂良,让他鉴别真伪。褚遂良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羲之书法研习之精熟。这也体现了褚遂良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

    褚遂良小楷《乐毅论》宋人摹本,极为精良

    唐代

    褚遂良应唐太宗李世民之诏,摹写王羲之正书小楷《乐毅论》,并赏赐给魏征等诸位大臣的书法作品。此帖中,足见褚遂良擅长将虞世南和欧阳询的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遂良,让他鉴别真伪。褚遂良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羲之书法研习之精熟。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褚遂良深厚的书法功底,也见证了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推崇。此帖为宋人摹写...

    褚遂良楷书《孟法师碑》(李宗瀚藏唐拓本)

    唐代

    《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乃唐代正书之典范,此碑由唐岑文本精心撰文,褚遂良以精湛技艺书丹。书法风格质朴无华,与褚遂良另一名作《雁塔圣教序》的空灵飞动截然不同,其运笔多取法于隶书,与《伊阙佛龛碑》风格相近,展现了褚遂良书法艺术的另一面风采。此碑刻于贞观十六年(642年),遗憾的是,碑石早已佚失不存,唯留下清代李宗瀚珍藏的唐拓本,成为传世之宝。该拓本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每行满载九字...

    褚遂良楷书《同州三藏圣教序碑》高清欣赏

    唐代

    原存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龙兴寺,后于1972年迁至西安碑林,今陈列于碑林第二室西侧,使世人得以共瞻。此碑与《怀仁集王圣教序碑》、《雁塔圣教序碑》及河南王行满书《圣教序碑》主体内容相同,因褚遂良在同州所书,故名《同州圣教序》。由于摹拓较少,字口清晰,刀法尤显精细。《同州三藏圣教序碑》额首以隶书精刻“大唐三藏圣教之序”六字,昭示其尊贵身份。此碑立于唐龙朔三年(663),形制雄伟,螭龙盘首,四方趺座,周...

    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高清碑刻拓印版

    唐代

    《雁塔圣教序》不仅是一篇重要的佛教文献,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雁塔圣教序》这一碑刻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共有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中。两碑的碑额和碑文书写方向呈现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总字数达到1463字。上碑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西侧的砖龛内。这篇碑文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共有21行,每行42字,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高清欣赏

    唐代

    褚遂良的《枯树赋》只以刻本的形式流传至今,题签上标注为贞观四年所作。此作品共包含三十九行,总计四百六十七个字。其书写风格倚正交错,变化多端。明代书法家王世贞曾这样评价:“遮掩重叠,极具风韵……如同美丽的女子,身着轻纱,姿态婉约。”在初唐四大书法家中,褚遂良属于年轻一代。他的书法学习了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等大家,不仅继承了传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褚遂良擅长将虞、欧的笔法融合,使得字体方圆兼具...

    褚遂良楷书《孟法师碑》高清拓本欣赏

    唐代

    《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其字形规整秀美,笔力抑扬顿挫,并融入了隶书的元素,展现了六朝碑刻的古朴与厚重。该碑亦被称为《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是在贞观十六年(642年)制作的。碑文由岑文本撰写,褚遂良负责书写,并由万文诏进行刻制。此碑不仅在书法艺术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还是研究唐代书法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创作这一作品时,褚遂良巧妙地将欧阳询的刚健险劲和虞世南的典雅宽舒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