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祝允明(祝枝山)

    祝允明(祝枝山)

      

    祝允明(1460年-1527年),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他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生于天顺四年(1460年)十二月六日,死于嘉靖六年(1527年),卒年六十七岁。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祝颢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时去世,赠资善大夫、南京吏部尚书。

    祝允明的诗文造诣深厚,他的诗词才华横溢,诗取材颇富,兼擅各体,而以歌行体为最佳。他在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之后便不再应试。他后来有了官场资历,曾任广东兴宁县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致仕归里。

    祝允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楷书、行书、草书均擅长,尤其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上林华簿”之名。

    祝允明(祝枝山)的作品

    祝允明《行草诗词卷》,上承张旭、怀素,下启明季书风

    明代

    在2018年华艺国际春季拍卖会上,祝允明的《行草诗词卷》惊艳亮相,以4197.5万元的高价成交,足以彰显其艺术价值之高。祝允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占据了极为重要的篇章。它以上承张旭、怀素的草书精髓,下启明季书风的独特地位,展现出了开创性与转折性的魅力,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明季以来,便备受书坛推崇。此卷创作于1524年,彼时祝允明因病由南京归苏州逾年,摆脱了...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颇有怀素风范

    明代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颇有怀素风范!祝允明的草书《滕王阁序并诗》珍藏于苏州博物馆,是他在56岁时创作的得意之作。这幅作品纵32.9厘米,横842.6厘米,接近一米的长度,令人叹为观止。整幅作品上书写的近千个字,是祝允明一气呵成,笔势如风般迅疾,如水般流畅,令人眼花缭乱。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祝允明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他对草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

    祝允明行草《九悯九首》,书风出入晋魏,晚益奇纵

    明代

    祝允明行草《九悯九首》,书风出入晋魏,晚益奇纵!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其右手有枝生手指,因此自号枝山。他出生于长洲(今江苏吴县),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为“三大家”。祝允明在书法领域兼工各体,声名远播。明人何乔远曾评价祝允明的书法:“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行草书法作品《九愍九首》现藏于苏州市博物馆。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沉劲而又不失流丽

    明代

    《箜篌引》整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祝允明晚年狂草书法的最高水平,堪称登峰造极之作。《箜篌引》是祝允明草书艺术的巅峰之作。该作品狂放而不混乱,情感浓烈,气势充沛,充满了激跃奔发的动感,展现出非凡的气度。祝允明在书写过程中,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的笔画起收动作幅度缩短,增加了行笔过程中的饱满度和厚实感。这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既显得朴拙、沉稳有力,又不失流丽多姿的美感。

    祝允明行书《刘君文威听泉记》,47岁所写

    明代

    祝允明的行书作品《刘君文威听泉记》卷创作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当时祝枝山年仅47岁。这件作品是纸本,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刘君文威听泉记》展现了祝允明独特的书法风格,笔触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在这件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卷不仅是祝允明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祝允明的书法风格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祝允明小楷《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高清

    明代

    祝允明的楷书作品《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创作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题写在沈周的《京江送别图卷》之后。此作采用纸本形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祝允明草书《嵇康酒会诗》高清

    明代

    祝允明的《嵇康酒会诗卷》,以其直率而华美的风格,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作品流露出潇洒多姿的韵味,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悠远的古代酒会之中,感受到嵇康等文人墨客的风雅与豪情。此作品体现了祝允明深厚的书法功底,令人叹为观止。

    祝允明行书《在山记》,有赵孟頫精美流丽风格

    明代

    祝允明的行书册页《在山记》,尺寸均为纵26.7厘米,横10.7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篇作品是祝允明为琴师张文瑞取号“在山”而作的记文。其书法风格带有明显的赵孟頫精美流丽的特色。《在山记》不仅展现了祝允明高超的书法技艺,还体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感。整幅作品笔力遒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自然,充满了动态美。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作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祝允...

    祝允明 《草书诗帖卷》,是其是晚年极佳作品

    明代

    此卷虽然没有年款,但从其运笔丰腴圆转、结字扁阔的特点来看,与本院收藏的嘉靖二年(1523年)书写的《千文卷》颇为相近,且更为流畅自然,是祝允明晚年创作的佳作之一。祝允明所作的草书七言律诗《钟山》、《虎丘》、《太湖》、《包山》等九首,共九十七行,总计四百四十三字。这些诗歌主要以江苏苏州近郊的名胜为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上的发挥和扩展。作品书写在质地坚韧紧密的藏经纸上,这种熟纸具有坚硬的特性,非...

    祝允明行书《千字文》,自得风流

    明代

    祝允明行书《千字文》,自得风流,值得一看!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而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出生于汉族的一个文化世家,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不仅擅长诗文创作,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其狂草作品更是受到了广泛赞誉。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足见其在书法界的地位之高。本下载含作品全...

    祝允明行书《题王鏊宅第五绝十六首》册页

    明代

    祝允明的《题王鏊宅第五绝十六首》册页,是为王鏊所筑真适园中的十六个景点而作。在武宗时期,由于皇帝荒废政务,导致宦官刘瑾掌握了大权。面对这种局势,王鳌坚持正直地提出建议和劝告,但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改变现状。因此,在正德四年(1509年),王鳌决定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苏州,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名为“真适园”的园林,在此度过了超过十年的悠闲时光。文征明曾为这座园林创作过一首五言古诗《柱国王先生真适园十六咏...

    祝允明草书《王世贞诗八首卷》,风骨烂熳,天真纵逸

    明代

    此帖为祝允明所书王世贞诗八首,整卷尺寸为29x419.1公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祝允明卓越的书法技艺,也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祝允明在艺术创作中的激情与灵感。祝允明以草书闻名于世,其晚年的草书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代王世贞曾评价祝允明晚年的作品:“变化多端,难以捉摸,风骨烂漫,天真纵逸,足以与吴兴(赵孟)相提并论,其他人则无法企...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