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2024-05-29 | xiaoxiong360.com
郭均的《重修咸阳县城碑记》现珍藏于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这块楷书碑刻高达254厘米,宽90厘米,其笔法和结构展现了柳楷的挺拔与欧楷的遒劲,整篇作品血脉相连,法度严谨。
碑文用笔细腻锐利,方圆结合,刚柔并济;结体匀称优美,方正稳健,肥瘦得当,优雅宜人,堪称清代楷书的杰出佳作。
郭均的楷书在唐代两位书法大家欧阳询与柳公权之间游刃有余。他的作品既有柳楷的端庄与骨鲠,又不失欧楷的中正与遒劲。全篇气韵连贯,格调统一,展现出柳的挺拔与欧的劲道,方正平稳,法度严谨,一丝不苟。
众所周知,欧体诞生于初唐,被誉为楷书的至高法则,其“险劲”的艺术特色尤为显著。郭均在笔法上继承了欧体的刻厉险劲,锋锷森严,融合了汉隶与八分书的风格,并汲取了魏晋以至六朝的书风,创造出一种平正中见险奇的楷体典范。
他的书法沉着凝重,力透纸背,笔法高简中带有肃穆,方正中透露出姿媚。可以说,郭均在学习《重修咸阳县城碑记》时,成功地融入了柳体楷书的硬挺与爽利,形成了既不显肥也不显瘦,非壮非弱,横竖均匀,棱角分明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展现了他刚中有柔,森挺有节,遒劲有度的中庸式审美情趣。郭均的柳楷笔法,折衷于欧颜,师神而离形,点画参差,笔笔求变,却又千字同律,匠意颇多。
在继承柳体骨力强劲、方圆并用的基础上,郭均也吸收了其厚润之格和凌利之气。然而,或许是因为个人修养的差异,这块碑与欧体用笔的那种险而能正、劲而能润、奇而能平的高度艺术境界尚有一段距离;对于柳体用笔的多变和气势雄强与大度也未能完全吸收和体现。尽管如此,郭均的书法仍展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艺术魅力。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清代郭均楷书《重修咸阳县城碑记》,完美再现柳楷的遒劲与欧楷的
唐代:
郭均,字炳南,是清朝道光年间的秀才,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来自陕西韩城的少梁地区(现在的韩城芝川)。他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尤其是楷书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的代表作品有《咸阳碑》和《朱子家训》等。为了精进自己的书法技艺,他曾经连续三年不下楼,这种对书法的狂热追求真是令人敬佩!他的楷书融合了柳公权的挺拔和欧阳询的遒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据说,当时他曾为一位富裕人家书写了《朱子家训》全文,共五百零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