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明代文徴明小楷《琴赋》,结构精准,笔力不衰

    明代 | 2024-05-22 | xiaoxiong360.com

    文徵明74岁时创作了小楷作品《琴赋》,字体大约1.5厘米见方,结构精确,笔力依旧强劲。

    他在作品上自题:“余老眼昏矇,无足观者”尽管如此,这幅作品实际上仍是千古流传的小楷佳作。

    文徵明,原名壁(有时写作璧),字徵明,后取字徵仲,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人。因祖先来自衡山,所以自号衡山居士,世人多称他为“文衡山”。

    他被推选至京城,获封翰林待诏。年轻时,文徵明在书法上并不擅长,但他刻意钻研并广泛学习宋、元名家的作品。一旦领悟了笔法真谛,他便放弃了其他所有风格,转而专注于模仿晋、唐的书法。他的小楷虽然受到黄庭坚和乐毅的影响,但却展现出了他特有的温润与精致。他的行草书深受智永的影响,而他的大幅书法则尤其擅长模仿黄庭坚的风格。在隶书方面,他效仿钟繇,并且非常仰慕赵孟頫,经常以他为榜样。

    在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年),尚未达到成年的文徵明参加了岁试,但因字形不佳而被评为三等。这促使文徵明开始深入研究书法,并在文学上取得进步,最终成为“博学而专精”的典范。

    文徵明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擅长小篆、小楷、行书、草书和隶书。他将唐人的小楷笔法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形成了“温润而精致”的个人特色,可谓“笔下生花”。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下载

    下载本作品>>>>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作品局部鉴赏【欣赏完整作品请下载↑】

    明代文徴明小楷《琴赋》,结构精准,笔力不衰(图1)


    相关作品

    文徵明行书《京砥怀归诗》,检阅故稿抄录而成

    明代

    明代嘉靖二年(1523)春天,五十四岁的文徵明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在那里,他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待诏一职。然而,这份官职虽名为秘书郎,实则地位不高、俸禄微薄,加之

    文徵明行书《致闻人诠札》镜心水墨纸本

    明代

    闻人诠与文徵明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旧唐书》刚刚刻完,他就邀请文徵明为其作序,即现存于中华书局版《旧唐书》附录中的《重刊唐书叙》。闻人诠致仕后曾专程从余姚前往苏

    文徵明行书题跋赵孟坚《墨兰图卷》,84岁所书

    明代

    文徵明84岁行书题跋赵孟坚《墨兰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89岁行书《道德经》,真乃“老当益壮”

    明代

    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文徵明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道德经》中的哲理与美感完美融合,使这部古老的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
    文徴明(文征明)

    文徴明(文征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或作昺),字徵明,一字无邪,后更字徵仲,号稀奇(一作“稀奇”)、停云、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