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 | 2024-06-09 | xiaoxiong360.com
东晋王献之草书《中秋帖》,丰润圆熟,潇洒飘逸。
《中秋帖》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为稀世珍宝。这部作品以行书书写,共3行22个字,未署作者名。
《中秋帖》是基于《宝晋斋法帖》和《十二月割帖》的临摹本,但并不完整。原文在“中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此帖使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张在东晋时期尚未能制造,直到北宋时期才出现。从笔迹分析来看,使用的是柔软的无心笔,与晋朝常用的有心硬笔不同,后者吸水性较差,难以做到提、按、转折自如,因此无法达到如此帖所展现的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清代吴升在其著作《大观录》中提到:“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现代书画鉴定家普遍认为这是宋代米芾的临摹作品,因此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题写的“至寶”二字。正文上方有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卷后附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以及清乾隆的题跋,其中还包含乾隆帝和丁观鹏的绘画。卷前后及隔水处盖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收藏印章。
此帖历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的收藏。民国时期,溥仪将其带出宫外,流散于民间。建国前夕,与王珣的《伯远帖》一同被典当于香港的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当典当期即将到期时,国外有人意图购买,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并将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魏晋:
魏晋:
魏晋:
王献之,公元344年至386年在世,字子敬,童年时被昵称为官奴。他出身于汉族,家族原籍位于琅玡临沂,即今日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而他本人诞生于会稽山阴,现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所在地。作为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诗人及画家,他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并成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王献之自幼就名声显赫,才华横溢,曾经历任多个政府职位,包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和中书令等。为了与他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