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2024-07-11 | xiaoxiong360.com
《公以道安帖》是黄庭坚早期的草书作品,大约在元祐初年于京师开封创作。这幅信札共7行,包含37个字,展现了黄庭坚草书艺术的精妙绝伦。
黄庭坚的家乡江西,是禅宗黄龙派的发源地。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并成为了禅宗黄龙派晦堂祖心禅师的弟子。他还与祖心禅师的两大弟子灵源惟清、云岩悟新禅师交往甚密,共同参研禅宗教义,形成了坚定的禅宗信仰。
踏上仕途后,黄庭坚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禅师、道士们交流赠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宗思想,如“罗侯相见无杂语,若问‘伪山有无句?’春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等诗句,展现了他与禅宗、道家思想的深厚渊源。
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在《公以道安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的笔法飞动,造妙入微,章法与结体大气磅礴,一泻千里,充满了力量与韵律。这幅作品不仅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他禅宗思想的深刻体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黄庭坚艺术与信仰的宝贵窗口。
黄庭坚草书《公以道安帖》高清下载共有4页。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宋代:
宋代:
宋代:
宋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被称为黄豫章,自称谪仙,被世人尊为金华仙伯。他出生于洪州分宁(现江西修水地区)。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注于学习杜甫诗风的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在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后,他被调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