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2024-06-01 | xiaoxiong360.com
《告伯父文稿》全称为《祭伯父濠州刺史文》,是颜真卿在乾元元年(758年)自署书写的行草书文稿。全文共36行,总计410字。原刻本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版本见于宋代《甲秀堂帖》。这份文稿与颜真卿的《祭侄稿》和《争座位帖》一同被后世誉为“三稿”。
此文稿是颜真卿于758年十月因被酷吏唐诬陷,从蒲州刺史左迁至饶州刺史,途径洛阳时,匆忙间在伯父墓前所作的祭文草稿。它与《祭侄稿》书法风格相同,气韵相通,但相比之下,顿挫和郁勃之感略显不足。这里先介绍两种拓本。
《祭伯父稿》也是行草书,共36行,计410字,与《祭侄稿》、《争座位帖》并称“三稿”,创作于公元758年。它也被称为《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或《告伯父文稿》,最早的刻本见于《甲秀堂帖》。这份文稿与《祭侄文稿》的创作时间仅相隔一个多月,都是祭祀文稿,一份是为了祭奠已故的侄子,另一份是为了祭奠已故的伯父,因此应视为同一类型的作品。比较两者,虽然都是以沉痛的心情寄予哀思,但《祭侄文稿》的情感更为激烈,行笔稍快;而《祭伯父稿》因为创作于稍后的时间(十月),悲痛有所节制,行笔略显迟缓。后人因对这份文稿的摹刻不够精细而轻视它,实在是没有真正理解它的艺术价值。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汝夔,号梅山,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书法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书圣”,与王羲之并称为“王颜”,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颜真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以文才著称,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在政治上,颜真卿主张廉政,反对宦官专权,因此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然而,他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颜真卿的书法造诣极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