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唐代李邕行书《法华寺碑》,用笔丰腴温秀

    唐代 | 2024-08-11 | xiaoxiong360.com

    唐代李邕行书《法华寺碑》,用笔丰腴温秀,值得细细临摹。

    《法华寺碑》也被称为《秦望山法华寺碑》,原碑和法华寺都不幸在火灾中被毁。然而,明万历年间的陶文简不仅重建了寺庙,还重新雕刻了法华寺碑。清代何绍基曾珍藏过一份宋拓孤本,这份珍贵的拓本于1980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这份碑文是唐代李邕在开元廿三年(735年)十二月,五十七岁时所书,原石位于浙江山阴的秦望山上。世间流传的只有一卷剪裱的孤本。

    何子贞从吴门韩履卿家中得到了这份碑文,每页四行,每行六字,共计二十三开,由东海伏灵芝刻石。此碑与《麓山寺碑》同为李邕58岁时所书,用笔丰腴而温秀,结体接近《李思训碑》,但少了一些险峻的姿态,整体自然流畅,婉丽可爱。何绍基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纯任天机,浑脱充沛”。

    此碑曾被元代的赵孟頫所欣赏,并对他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世的仅有何子贞藏的那份宋拓孤本,经鉴定,实为宋人刻本,而非唐刻,似乎更像是木刻本。何氏曾双钩重刻一石,其宋拓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以前有正书局有影印本。明代就已经有了此碑的翻刻本,作开元十一年或十三年者,都是明人妄自刻画的版本。

    李邕行书《法华寺碑》高清下载共有46页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下载

    下载本作品>>>>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作品局部鉴赏【欣赏完整作品请下载↑】

    唐代李邕行书《法华寺碑》,用笔丰腴温秀(图1)


    相关作品

    李邕楷书碑帖《端州石室记》,刚柔兼备,多有隶意

    唐代

    《端州石室记》是唐代书法家李邕被贬岭南期间,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初春途经肇庆时所作。他被当地七星岩的山水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文中不仅赞美

    李邕行书《麓山寺碑》宋拓本高清(国家图书馆藏)

    唐代

    李邕的《麓山寺碑》是唐代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此碑刻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于湖南长沙岳麓山风景区,是一块高2

    李邕《李思训碑》宋拓本,行书之精品

    唐代

    《李思训碑》,亦称《云麾将军碑》,其笔触瘦劲且兼具方圆,字体微微倾斜,展现出纵向的舒展态势。点画之间相互顾盼,充满神采,起伏顿挫之处更是神韵十足。字里行间,流露

    李邕行书《少林寺戒坛铭》,38岁所作

    唐代

    《少林寺戒坛铭》是李邕38岁时的作品,当时他正值春秋正盛,书法技艺日益成熟。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李邕书法的精神充沛,以及气韵生动,也是李北海留存至今的最小字迹。尽
    李邕(李北海)

    李邕(李北海)

      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朝官员、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书、楷书见长,尤其擅长行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书法方面,李邕的行书尤为著名,他能够在行书中巧妙地融入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自由,使得作品既富有规律性又不失灵动。他的字体结构紧密,笔力遒劲有力,而又不失轻松自如。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态美。同时,他在书写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墨...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