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2024-08-11 | xiaoxiong360.com
唐代李邕行书《法华寺碑》,用笔丰腴温秀,值得细细临摹。
《法华寺碑》也被称为《秦望山法华寺碑》,原碑和法华寺都不幸在火灾中被毁。然而,明万历年间的陶文简不仅重建了寺庙,还重新雕刻了法华寺碑。清代何绍基曾珍藏过一份宋拓孤本,这份珍贵的拓本于1980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这份碑文是唐代李邕在开元廿三年(735年)十二月,五十七岁时所书,原石位于浙江山阴的秦望山上。世间流传的只有一卷剪裱的孤本。
何子贞从吴门韩履卿家中得到了这份碑文,每页四行,每行六字,共计二十三开,由东海伏灵芝刻石。此碑与《麓山寺碑》同为李邕58岁时所书,用笔丰腴而温秀,结体接近《李思训碑》,但少了一些险峻的姿态,整体自然流畅,婉丽可爱。何绍基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纯任天机,浑脱充沛”。
此碑曾被元代的赵孟頫所欣赏,并对他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世的仅有何子贞藏的那份宋拓孤本,经鉴定,实为宋人刻本,而非唐刻,似乎更像是木刻本。何氏曾双钩重刻一石,其宋拓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以前有正书局有影印本。明代就已经有了此碑的翻刻本,作开元十一年或十三年者,都是明人妄自刻画的版本。
李邕行书《法华寺碑》高清下载共有46页。
提示:打开网盘下载链接后,务必保存到本机,以便高清浏览(点此开通VIP,海量作品任由下载)
唐代:
唐代:
唐代:
唐代:
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朝官员、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书、楷书见长,尤其擅长行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书法方面,李邕的行书尤为著名,他能够在行书中巧妙地融入楷书的严谨和草书的自由,使得作品既富有规律性又不失灵动。他的字体结构紧密,笔力遒劲有力,而又不失轻松自如。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态美。同时,他在书写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