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退出
  • 张瑞图

    张瑞图

      

    张瑞图在年少时期便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闻名,正是这手精湛的书法赢得了皇帝乃至朝中权贵的宠爱,使他的官途一帆风顺。然而,他晚年名声大损,原因就在于他频繁为宦官魏忠贤撰写碑文和帖子。张瑞图因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被时人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列,共称为晚明时期的“善书四大家”。同时,他与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一同被誉为“晚明五大家”。

    尽管张瑞图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誉为“晚明四家”,他的书法风格却与其他三位截然不同,反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所倡导的独特而放纵的风格更为接近,他们共同开辟了与传统钟、王不同的新路径。

    在“晚明四家”中,邢侗深入研究东晋时期的两位王氏书法家,他的临摹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自认为“拙书唯临晋一种”;米万钟则擅长行草,作为米芾的后代,他严守家传之法,将米芾的书风更添圆润。这两位虽然未曾模仿赵孟頫的字体,但仍旧未能摆脱二王影响。

    张瑞图的作品

    ​张瑞图行书《论书卷》,硬辣又飘逸

    明代

    张瑞图的行书《论书卷》,其笔法笔法以方折之笔横斫,连绵之势密布,宽舒之阵排列,屈突又缓徐,硬辣又飘逸,局促又拓展,撑挫又连绵,宛如一幅壮美的图画。该作创作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当时他54岁。这部作品基本展现了他书法的独特风格,代表了他中年时期的艺术水平。章法上,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紧凑,而行与行之间则留有较大的空白,使得整幅作品显得非常和谐。

    张瑞图行书《前赤壁赋》,饶有行云流水之感

    明代

    张瑞图行书《前赤壁赋》,饶有行云流水之感。其书艺不仅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更在精神上追求自由表达,他的这种艺术探索和实践,对后来的书坛大家如黄道周、王铎、倪元璐自有其潜移默化的启示作用。张瑞图的书法在当时是极具反叛性的,他的书艺风格奇纵旷达,笔势狂放不羁,侧锋、翻笔互用,侧入正出,顿挫铿锵有力,气足神完,其结体、行气以奇寓正,以动寓静,尤擅纵势横用,左盘右缠,上攀下携,鱼贯如珠,饶有行云流水的运动感,...

    张瑞图行书《书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十二条屏》高清欣赏

    明代

    张瑞图《书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十二条屏》 绢本行书,作品所创作时间不详,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小楷欣赏:张瑞图《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明代

    张瑞图的书法风格以奇崛遒劲、生动古雅著称于世。在《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中,他巧妙地运用笔墨,使得每个字都显得力透纸背,生动有力,仿佛跃然纸上。此外,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以及整体布局的和谐同样注重,使得整幅作品在展现力量感的同时,又不失流畅与优雅。张瑞图,明朝晚期杰出的书法家,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著称,被尊称为“晚明四大家”之一。《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这部作品,彰显了张瑞图高超的书法技艺,体现了其独特...

    明代张瑞图草书《心经》,写得墨酣笔畅、气贯神驰

    明代

    此卷《心经》成书于天启壬戌(即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此时正值张瑞图仕途顺畅,屡获升迁,心情舒畅之际。他的书法处于个人风格初步成熟阶段,笔法运用自如,既有对前人技巧的模仿,又不失个人习惯的张扬,两者交织,使得作品收放有度,文质兼备,尚未陷入晚年那种过于夸张、曲折的简单化习气。与张瑞图同期的其他书迹相同,此卷《心经》中已显著体现出他特有的笔法:下笔颈挺、转折方直、结字朴实而紧密。这种形象特征的把...

    明代张瑞图草书《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笔法迅猛而犀利

    唐代

    张瑞图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亦称《永州新堂记》,创作于1625年,是一幅行草书长卷。作品的书心部分尺寸为30.5617厘米,而题跋部分的尺寸则为30.565厘米。该作品曾在2023年春季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展出。它曾为翁斌孙、金城、周墨南等名家旧藏,由周墨南亲自题签,杨仁恺作题跋。在这部作品中,张瑞图以其擅长的草书全篇书写,笔法迅猛而犀利,字形独特且棱角分明,充分展现了他那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他的技...
    朝代
    Copyright © 2012-2023 小熊书画网 版权所有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 隶书 | 魏碑 | 篆书 | 书法家 | 渝ICP备2021000064号-1|联系我们